如何在 python lark 解析器中平衡规则和终端?

How to balance rules and terminals in python lark parser?

我用的是lark,非常棒python parsing library

它提供了 Earley 和 LALR(1) 解析器并通过 custom EBNF format. (EBNF stands for Extended Backus–Naur form).

定义

小写定义是规则,大写定义是终结符。 Lark 还为大写定义提供了一个权重来优先匹配。

我正在尝试定义一个语法,但我受困于一种我似乎无法平衡的行为。

我有一些使用未命名文字(双引号之间的字符串或字符)的规则:

directives: directive+
directive: "@" NAME arguments ?
directive_definition: description? "directive" "@" NAME arguments? "on" directive_locations
directive_locations: "SCALAR" | "OBJECT" | "ENUM"

arguments: "(" argument+ ")"
argument: NAME ":" value

union_type_definition: description? "union" NAME directives? union_member_types?

union_member_types: "=" NAME ("|" NAME)*

description: STRING | LONG_STRING    

STRING: /("(?!"").*?(?<!\)(\\)*?"|'(?!'').*?(?<!\)(\\)*?')/i
LONG_STRING: /(""".*?(?<!\)(\\)*?"""|'''.*?(?<!\)(\\)*?''')/is
NAME.2: /[_A-Za-z][_0-9A-Za-z]*/

它适用于 99% 的用例。但是,如果在我解析的语言中,我使用 称为 directivedirective,一切都会中断:

union Foo @something(test: 42) = Bar | Baz   # This works
union Foo @directive(test: 42) = Bar | Baz   # This fails

此处,directive 字符串在 directive_definition 规则中应与 NAME.2 终端匹配时在未命名文字上匹配。

我怎样才能平衡/调整它以使 LALR(1) 解析器没有歧义?

这里是 Lark 的作者。

发生这种误解是因为 "directive" 可以是两个不同的标记:"directive" 字符串或名称。默认情况下,Lark 的 LALR 词法分析器总是选择更具体的一个,即字符串。

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词法分析器知道 @directive 是一个名字,而不仅仅是两个常量字符串呢?

解决方案 1 - 使用上下文词法分析器

在这种情况下(如果没有完整的语法很难确定)可能会有帮助的是使用上下文词法分析器,而不是标准的 LALR(1) 词法分析器。

上下文词法分析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解析器通信,以确定哪个终端在每个点上更有意义。这是Lark独有的算法,你可以这样使用:

parser = Lark(grammar, parser="lalr", lexer="contextual")

(这个词法分析器可以做任何标准词法分析器可以做的事情,甚至更多,所以在未来的版本中它可能会成为默认的词法分析器。)

解决方案 2 - 为终端添加前缀

如果上下文词法分析器不能解决您的冲突,那么 "classic" 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是定义指令标记,例如:

DIRECTIVE: "@" NAME

与您的指令规则不同,这不会给词法分析器留下歧义。指令和 "directive" 字符串(或 NAME 终端)之间有明显的区别。

如果其他所有方法都失败了,您始终可以使用 Earley 解析器,它以牺牲性能为代价,可以处理您提供的任何语法,无论可能存在多少冲突。

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

编辑: 我只想指出,上下文词法分析器现在是 LALR 的默认设置,因此调用就足够了:

parser = Lark(grammar, parser="lalr")